肌电生物反馈仪是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的机理结合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对肌肉进行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仪的介绍使肌肉紧张或松弛,来训练和改善肌肉功能,帮助病人重建并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的一种医疗器械。
发展历史
1938年雅各布森(Jacobsen)利用采集原始肌电信号的仪器,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进行控制,这是利用肌电进行反馈治疗的最早记录。直到1979年才有人在国内介绍生物反馈,1983年黄枫林等首先在国内报告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成功地治疗脑卒中的肢体瘫痪。随着技术的发展,肌电生物反馈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慢性头痛、骨科康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尿失禁等治疗中均取得了进展。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数字化、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研究也不断深入和迅速发展,国内也开始引进并自主研发肌电反馈仪。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根据用途的不同,2018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将其划分到两大类中: [1]
1. 以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信号,用以诊断患者的指标是否正常为目的。此时它是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宏观分类)下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一级产品类别)中的生理参数诱发诊断设备(二级产品类别),属于Ⅱ类医疗器械。
2. 以适用于脑卒中及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为目的。此时它是物理治疗器械(宏观分类)下其他物理治疗设备(一级产品类别)中的生物反馈治疗设备(二级产品类别) ,属于Ⅱ类医疗器械。
基本构造
肌电生物反馈仪主要由硬件电路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肌电生物反馈仪硬件主要包括肌电信号采集和电刺激。其中,肌电信号采集部分包括检测电极、前置放大、信号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电刺激部分包括DA转换电路、电刺激电路。
软件部分根据反馈的可靠生物肌电信号,计算出该生物肌电信号的有效值。根据生物肌电信号有效值的大小和时间,决定输出肌肉电刺激信号的强度与频率等。
工作原理
肌电生物反馈是将获取的肌电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声、光等患者能够认知的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训练患者,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属于生物反馈疗法的一种 [2] ,如图所示。
1. 信号采集。通过电极采集肌电信号。
2. 信号处理。对采集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检波、积分等一系列处理。
3. 反馈。通过控制模块比较预定信号与处理过的信号,在一定条件下触发反馈信号。反馈的信号可以是视觉信号、听觉信号、电刺激信号等。
临床应用
1.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应用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运用视觉或听觉反馈手段促使患者形成正确的排便或排尿方式。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的主要疾病有:大便失禁、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尿失禁、肌性盆底痛等 [2] 。
2. 肌电生物反馈对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的影响
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一种头部的紧束、受压或钝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带感。由于紧张性头痛是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所致,故根据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机制,可以对持续紧张的肌肉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然后反馈给患者,使其控制持续收缩的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3.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常会出现腓肠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背屈困难,站立和步行时出现屈髋屈膝、尖足交叉等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因此,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是其实现生活自理、顺利重返社会的关键。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治疗手段,对脑瘫患儿的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
慢性疼痛是很多疾病的后遗症,虽然通过各种康复治疗,疾病本身得到了较好的治愈,但遗憾的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留下慢性疼痛的后遗症,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疼痛的有益作用就是使患者学会放松肌肉,减少肌肉活动,从而减轻疼痛。
5. 肌电生物反馈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骨折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坐骨神经损伤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经过手术治疗后,仍需要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才可能较快的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研究表明,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康复的疗效较好。
6. 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及后遗症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腕关节背伸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肌力的下降、肌肉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与平衡能力失调、肌电生物反馈仪的介绍静止性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等,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自动调节肌肉的收缩与松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异常运动模式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从而造成肘关节屈伸不利和异常运动模式。国内外研究均证实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瘫痪侧肌肉收缩功能,抑制痉挛肌肉肌张力,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垂足、划圈步态等。利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踝背伸肌进行刺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约有40%~70%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困难。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上针对吞咽障碍的传统治疗多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但大部分患者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合规既生命!
Copyright © 2009-2020 huanxi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211914号 沪公安网备: 31019002000128
电子营业执照: 91310116550009229L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沪)-非经营性-2019-001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沪宝食药监械经营许20210134号 沪宝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016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341688 浙械广审(文)第260817-00667号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寰熙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400-034-168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