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当栀子花香飘满申城时,我们迎来了第五届东方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大会(OCAP2016)。18日下午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气道论坛专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次论坛是新一届麻醉专委会成立后上海气道管理学组的第一次正式学术活动,请到了国内外知名的气道专家就各自擅长的版块做学术汇报。
首先发言的是中华医学会现任副主委常委、中国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姚尚龙教授。姚教授带来的是“围术期肺保护”这一长期受到麻醉和危重病医生关注的讲题,其中包括急性肺损伤及相关因素、呼吸机导致的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及从肺保护角度如何实施精准麻醉等丰富内容。严重肺部并发症可导致术后50%的死亡率。对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的评估有利于提高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2015年发表于Anesthesiology的一项对欧洲超过5000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得出:根据ARISCAT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紧急状态、手术部位、手术时长、患者年龄、术前贫血状态、术前一个月呼吸道感染情况和术前的氧和情况)可以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已有的研究告诉我们机械通气不仅会对已受损的肺脏加重损伤,还可对正常肺脏造成损伤。
来自日本医科大学附属综合相模更生病院麻醉科手术部长西川晃司教授接着登场。西川晃司教授中文名蔡明,昔日曾在协和医科大学读取麻醉学硕士,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后任主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的研究生同学,因此也是我国麻醉学发展的早期见证者。他89年赴日本学习工作至今,曾在英国利物浦的Aintree University Hospital与著名气道专家Peter Charters一起研究困难气道发生的机制。他的报告 “插管喉镜的历史演变(回归原点-探求喉镜的形状与性能的关联性)”,用一句话来概括既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麻醉医师,他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喉镜暴露声门的情况。他的讲座用丰富的图文资料简述了160多年来喉镜(主要是Macintosh 和Mccoy喉镜)的历史演变,也介绍了他通过自己对气道解剖的深入研究而对喉镜片的改进、最后发明了对解决困难插管有决定性影响的“S”型喉镜片(曾在Anesthesia & Analgesia杂志介绍)。如他所述,通过对解剖学影像学知识熟稔于心,有了这款工具,他几乎没有再面对过棘手的困难气道。我们也希望以后有更多和西川晃司教授交流的机会。
作为DAS推崇的对可预计困难气道的终极解决武器,纤维支气管镜是麻醉医师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但放眼全体麻醉人员,无论国内外,这项技能都是操作培训的软肋。上海气道学组组长、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的李文献主任给大家做了“如何有效组织科室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培训”的简要介绍。结合他们医院的实战经验,通过困难气道小组来牵头,制定全面的四个阶段培训计划,在三个月内让受训医生完成包括理论学习、训练箱操作练习、插管模型操作和临床操作及考核这一个完整的纤支镜操作培训。通过由点及面的训练,最终让科室每一个医生提升对纤支镜操作的信心。
下半场专题先请到了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副主任钟鸣医师,他做了“ICU中通气管理”的专题报告。以不同的视野,展现了手术室外紧急条件下处理困难通气的方法。他详解了DAS 2015发布的有创外科气道处理方法,各种扩张钳、螺旋扩张和蓝色犀牛角经皮扩张置管技术等,让听众受益匪浅。钟医师展示的自己获得发明专利的连续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型面罩,让诸位关注气道管理的麻醉医生脑洞大开。
来自普陀区利群医院麻醉科李永庆主任做了“气道损伤时如何通气”的精彩报告。从损伤气道的分区、分类、处置对策、如何序贯使用通气设备逐步展开。对喉部骨折和气管横断情况下,需要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清醒插管技术,在临床上虽属不多见的类型,但掌握好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非常重要。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李盈科医师做了“头颈部急诊二次手术的气道管理”报告。急诊二次气道也是麻醉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需要详细掌握好患者的气道特点,熟知多种应对的气道工具。李医生尤其介绍了视频喉镜临床上常见的“可视非可得(看得见,插不进)”情况,以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分析了其原因和应对策略。
最后,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卞金俊医师做了“呼吸末CO2解读精要”的精彩报告。在不到30分钟的讲解中,CO2体内生产和代谢机制,临床常用监测CO2的手段,常见波形的意义和解读,通过PETCO2指导呼吸机的管理,通过EtCO2水平预测CPR预后,通过EtCO2评价肺栓塞和溶栓效果等等,……通过每一张简洁而又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卞医生生动阐释了呼吸末CO2的各项临床应用。
各位大腕专家的演讲精彩纷呈,多视野多角度对临床问题的探讨引人入胜,加上在场两组资深主持的穿针引线,在场听众反响热烈。期待下次东方会,气道论坛也一定会愈加会走上新高度。
合规既生命!
Copyright © 2009-2020 huanxiy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沪ICP备10211914号 沪公安网备: 31019002000128
电子营业执照: 91310116550009229L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沪)-非经营性-2019-001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沪宝食药监械经营许20210134号 沪宝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016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341688 浙械广审(文)第260817-00667号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 寰熙不生产医疗产品,所有产品均来自于各产品的生产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如有侵权请联系:400-034-1688,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